他晚年致力於重修《四川通史》
  本報訊 (記者 杜蕾 鄧也)7月16日凌晨1點,我省著名宋史研究專家、原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賈大泉,因病醫治無效在深圳市去世,享年79歲。
  賈大泉一生致力於四川歷史研究,涉足經濟史、文化史、政治史等多個領域,特別在宋代歷史研究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。中國古代最早紙幣“交子”享譽世界,賈大泉通過科學的論證,確定四川是“交子”的產生地;在川茶研究上,他重新認識和確立了四川茶業在宋代的歷史地位,得到學術界的普遍認同;他晚年致力於重修《四川通史》,擔任主編,親自撰寫了《四川通史》宋代捲和民國捲,重新梳理了四川民國時期的歷史。
  “他是一個實事求是做學問的人。”昨日,現年76歲的原省社科院文獻信息中心主任吳康零如此評價這個與他已有近60年交情的老友。兩人當年一同入讀四川大學歷史系,後來又有緣成為同事。
  在吳康零家中,老人從書櫃中取出了珍藏著的2套《四川通史》,一套是1993年出版,另一套是2010年重新修訂版。“為了它,老賈付出了很大心血。”
  2004年,賈大泉已退休6年有餘。考慮到原《四川通史》已出版了10多年,四川歷史研究有了許多新成果,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,發現了不少新的史料,因此,老人和程世松、吳康零等多位學者提出,要重新修訂《四川通史》。
  這是一個巨大工程,這7捲共400多萬字的長捲,歷時4年多才得以完成。2008年,賈大泉曾對記者說過,“重修《四川通史》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,而是編修一部立足於現實,深入而不深奧,淺出而不淺薄的歷史巨著。”
  這套史書的出爐,並非一帆風順。吳康零回憶,在編修第7捲《民國捲》時,學者們在觀點上曾發生過較大分歧。對待這段歷史,賈大泉認為必須尊重事實,轉變思維,看到四川在這段歷史中對全國的貢獻,他認為川軍出川抗戰,為全國供應糧食等一系列史實說明:四川是抗日民族復興基地。最終,賈大泉的觀點得到採納,這也意味著已基本完工的第7捲需要重新再寫。幾位學者埋頭鑽研,終於用近一年的時間重新完成了該捲。而此時,老人已是73歲高齡。
  (原標題:我省著名宋史研究專家賈大泉昨日去世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l74tlyoj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